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宙辉 蒋隽 实习生 许瑞晴 通讯员 粤博宣
(资料图)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贺全胜
6月30日,“大开‘研’界·走读广州”——广州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活动在广东省博物馆(以下简称“粤博”)举行。
本次活动由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
活动现场,主办方发布了百条经典研学路线;粤博与多所学校合作开发的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四个学段的课程也精彩亮相。
体验“真研学”:海上丝路寻芳香
粤博与多所学校合作开发的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四个学段的课程在当天精彩亮相,各学校的学生分别体验了四堂不同的研学示范课,内容涉及远古生物、海洋软体动物、海上贸易、岭南服饰,让市民近距离感受真研学的魅力。
在粤博广东省自然资源展厅,孩子们体验了《海洋软体动物》研学课程。他们一边听粤博导师的互动讲解,一边在研学手册上认真地记录。
在展厅旁的“课室”里,馆校双师授课,让孩子们了解小学课本里与贝类的相关内容;再让孩子们通过游戏、触摸等方式探索贝类世界;最后把一个个形状各异的贝壳进行创意设计串成风铃,倾听大海的声音……
在大舞台区域,广州市天河中学学生在馆校双师引领下,体验了《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寻香之旅》研学示范课。
身着汉服的学生们,先是体验净手、品香等传统香礼;然后辨识檀香、乳香等植物香料,最后将和好的香料反复揉搓后DIY香牌。学校老师还从香料的起源、贸易等知识引发学生思考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
揭秘“真研学”:专业师资作支撑
研学示范课只是广州研学的一个缩影。
广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广州一直在推动“真研学”的落地:优课程、双导师、重实践、有评价是“真研学”的主要特征。其中,课程是研学的核心。
此前,广州组织了两批学校进行课程资源研发,设计出35门研学实践系列教材。
师资是落实课程的关键。和逛景点听导游讲解不同,“真研学”需要有专业的师资作为支撑,它以1名基地营地研学导师+1名学校名师组成的“双导师”授课模式,让基地和学校优势互补,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真研学”还鼓励孩子们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把研学创意物化。
本次活动将借助广州市研学实践智能管理平台,由主办方对青少年的研学实践情况和成效进行客观记录和多元评价,核准并发放研学实践证书。
多元“真研学”:发布百条经典路线
活动现场,广州市教育局开展了“大开‘研’界·走读广州”研学实践教育系列主题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暑期将至,为了让学生感受“真研学”的魅力,主办方发布了100条广州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经典路线。
这些路线根据“红色教育”“传统教育”“劳动教育”“国情教育”“自然生态”“国防教育”“财商教育”“智能制造”八大主题进行设计,引导青少年们在研学实践教育中“读懂广州、热爱广州、奉献广州”,感受广州的“老城市新活力”。
此外,粤博的馆外研学也在招募中。据介绍,七年来,粤博的馆外研学走过了11条古驿道,开展了100余场研学活动,带领2000余名学子行走南粤大地。
今年,“驿路同游”南粤古驿道研学课程在暑期面向公众推出了五条线,还有三条线由学校定制。
这五条线包括:从化钱岗古道与荔枝主题研学、韶关烽火课堂与丹霞科考主题研学、惠州人文与岭南本草研学、大湾区文化融合与科技发展研学、台山江门华侨文化与地理研学。学生们将行走在南粤古驿道上,感受新生古驿道的魅力。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文 艺
校对 | 彭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