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多个电商平台的不少商家已采用AI模特试穿服装展示商品。不仅如此,在电商平台上,还有一些店铺开始提供AI模特图制作服务,如“AI绘图模特生成”“假人换真人模特”等。用AI模特“试衣”图作宣传,呈现出的商品效果靠谱吗,消费者会买账吗?AI模特“试衣”图是否可以随意制作使用,可能会面临哪些法律风险?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展开了调查采访。
小巧的面庞、无瑕的肌肤、完美的身材比,模特与身上的着装相得益彰,将服装衬托得更为合身、更显潮流……消费者在电商平台浏览时,很容易被商品图片所吸引,慷慨解囊。收到货后,却是“货不对板”。在某网店,一件以AI模特作宣传图、已售几百件的衣服,其评论区充斥着这样的评论:“可能是因为AI图,所以画上很贴身,但收到之后过于肥大了”“裙子上面都是褶子”“衣服的颜色和图中的不一样”。
AI模特,通过人工智能生成,可以根据客户要求,进行修改,五官、身材完美贴合服装,尽显美感。通过人工智能虚拟出来的AI模特,和现实中的真人大相径庭。
商家采用AI模特试穿服装展示商品,不能完全真实展现商品外观、款式、颜色、花色等客观情况,必然会涉及损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违背了经营者对消费者应当承担的商品或服务信息全面、真实、准确的义务,甚至有可能涉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今年1月10日施行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明确了,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提供人脸生成、人脸替换、人脸操控、姿态操控等人物图像、视频生成或者显著改变个人身份特征的编辑服务,可能导致公众混淆或者误认的,应当在生成或者编辑的信息内容的合理位置、区域进行显著标识,向公众提示深度合成情况。这些用AI模特展示商品的商家在详情商品页面中都并未对是否为AI模特图进行标识,显然也违反了相关规定。
AI模特“试衣”是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有助于商家降低成本,因此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同时,针对AI模特“试衣”暴露出来的问题,监管部门也要想办法破解,这是商家给监管部门出的一道必答题。
对于涉嫌虚假宣传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的问题。监管机构应引导商家提高技术水平,尽量减少AI模特“试衣”存在的弊端。例如,商家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增强AI模特的动作和表情的多样性,使其更接近真实的人。同时,商家应加强对商品质量的把控,确保通过AI模特“试衣”展示的商品品质与实际商品品质相符。《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作为一项新的规定,监管部门也要引导商家根据规定要求规范自身的行为,向公众提示深度合成情况。
如何规范AI模特“试衣”,这道必答题监管部门必须答,而且要答好。让商家依法合规经营,让消费者放心消费,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章平周)
来源:中安在线